找到相关内容642篇,用时2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百丈禅要

    。若于心中广学知解,智皆是生死,于理无益,却被知解境风之所漂溺,还归生死海里。  佛是无求人,之即乖;理是无理,之即失。若著无,复同于有;若著无为,复同于有为。故经云:“不取于法,不取...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充分的表现在实际的劳动上,这与大师的倡导和身教是分不开的。师凡作务执劳必先于众,众皆不忍,密收作具而请息之。师云“吾无德,怎合劳于人”。既遍作具不获,而亦忘食。故有“一日不作一日...

    乃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12256726.html
  • 佛乘金刚密印观音禅论——重说《六祖坛经》(1)

    功德,勿疑先祖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不除四相,岂识功德。造寺供养布施设斋,只名,不可将作为功德。若住着所修之,终将尽。若不住即是德,如来法身随一切境缘而现,当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何方人,来此何。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见性成佛。   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南蛮,岂能作佛。能曰:人有南北,性无东西。身份不同,佛性何异。   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不便...

    陈 智 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62157055.html
  • 宋太宗与佛教

    寺庙、沙汰僧尼之议,屡见不鲜。  这自然是有见于京城佛教流播、寺院林立,而不满皇室过度崇佛之故。其中亦不乏将京城所遇灾祸,都归诸皇帝事佛之议。而此类批评,多暗示太宗为始作俑者,太宗有知,真不知作何...大臣对太宗有“事佛”的印象。他们以儒臣的身分批评太宗“事佛”正表现他们对太宗未谨守儒家之礼、未以孔孟之王道来治天下的不满。   八、结语   明代学者李濂在其《汴京遗迹志》中,曾就田锡上疏论开...

    黄启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90457217.html
  • 房山石经初分过目记

    法灭而预为的,所以他主持所刻的经典尚没有发现题记之类;但到后来逐渐成为朝野佛教徒和回向的手段了。如唐垂拱元年(686)庞德相为他的亡父庞怀伯镌造的金刚般若经,长安四年(704)汤怀玉、怀敏兄弟为他的...六月,于阗沙门那跋陀陈言德贤,斋一部梵文凡十六品始须(洎)京师,时中天竺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生知后(俊)朗,世传释学,无(尤)精义味,兼善方言;避难本邦,登仕梁室,被敕总知外国使命,忽见德贤有此经典...

    林元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21658015.html
  • 论韩愈与僧侣的交往

    其外而遗其中,是知石而不知韫玉也”。⑤  而韩愈在《论佛骨表》中所告诫唐宪宗的道理,也只是些“事佛,乃更得祸”的空话。他认为,“乱世相继,运祚不长”的宋、齐、梁、陈等几代君王,就是因佞佛而短命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42658138.html
  • 佛教论和谐

    生众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若有形、无形,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无足、二足、四足、多足,如是等,在众生数者,有人,随其所欲娱乐之具,皆给与之,……是大施主如是布施。”  唐 般若等译《...

    刘元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95158479.html
  • 拉萨三大寺的学制

    教授念诵经文咒语和举行祈神、驱祟、、禳灾等宗教仪式的学院,它们的性质颇近乎一种专业训练班,所以它们在哲蚌、色拉两寺内的显宗扎仓以外自成一个系统。至于这举梅扎仓和举道扎仓却是三大寺系统的最高密宗研究院...参与意见。等他年资增长,有了威望之后,他可能被派出去充当所属寺院的住持,同时亦可能被选充本扎仓的重要职事和堪布等等。然而有考取格西之后想再佛学上的深造的,还可以进入三大寺系统的两个平行的密宗研究院去...

    柳升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13159219.html
  • 念佛禅--一种思想史的读解

    执相,终无是乎。”接著同样还是引述《金刚经》加以说明。这不正是东山法门的一流么?  作为五祖门下旁出的资州智诜一家,到金和尚无相禅师,才标举出“无忆、无念、莫忘”“三句教”来接引学人。其中“无念”...明代曹洞宗的元来就说:“禅净无二也,而机自二。初进者,似不可会通,当一门深入。”[注2]元贤也认为,正参之外,可以随缘兼带念佛等方便,而参禅时,则不应兼带,故他说“参禅之功,只贵并心一路,若念分两头...

    龚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54359492.html
  • 红楼题名通解之“情僧录”——兼论《红楼梦》与佛教

    菩萨疾者以大悲起。”   《红楼梦》作者,为众生除邪祟、疗冤疾,禳祸,补天济世,其愿力之弘深,与佛菩萨等。与今日轻薄儿挂在嘴边的,口惠而实不至的“人文关怀”、“终极关怀”,亦能相通。   佛教徒...。   小说写空空道人因“访仙道”而遇《石头记》。这“仙”也可作为佛家称号。还是看丁福保《佛学大辞典》:“仙……长寿不死之称,总名行者。佛为长寿不死,故亦名仙。十二礼曰:‘阿弥陀仙两足尊。’梵语杂...

    通灵唯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2960076.html
  • 中国佛教伦理的形成及其如何能为和谐社会出力

    不得荤秽,犯者五刑论。”而《老君音诵诫经》所言设厨会之时机甚多,有请愿,有为病者救度,有信众犯律自解,有为亡人“迁度魂灵”,“五祖七世父母,前亡后死免...心,人亦同具此心。圣贤是得此天性之全,常人则须扩充培养。对此,完全可以同佛教的佛性论对接。因此可以简单地说,佛教的佛性论就是人性论,而儒家的关于扩充善性的一套人性理论与佛教道证菩提人涅架的理论是相似...

    宋立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73060129.html